学生遭强制上夜班引争议:实习为何变廉价劳动?

实习变强制劳动?学生权益谁来保障

近日,河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多名学生反映,他们被学校强制安排到工厂实习,每天职业11小时甚至还要上夜班,不参加实习就拿不到毕业证。这起”学生遭强制上夜班”事件引发广泛关注,也让大众不禁要问:本该以进修为主的实习,为何变成了压榨学生的廉价劳动?

根据学生反映,他们在工厂流水线上从事简单重复的劳动,职业环境恶劣导致部分学生出现过敏反应。更令人气愤的是,学校对此态度强硬,甚至对不愿参加实习的学生给予留校察看处分。这种强制实习的行为,显然与教育部门关于实习管理的规定背道而驰。

学校回应难服众 实习乱象什么时候休

面对质疑,校方解释称”这是企业根据生产需要自主安排”,并表示”学生主要是吃不了苦”。这种回应显然难以服众。根据教育部《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》,实习单位不得安排学生加班和夜班,学校也应该安排指导教师进行巡视指导。

更令人担忧的是,类似”学生遭强制上夜班”的情况并非个例。近年来,多地都曝出职业学校将学生”打包”送往工厂充当廉价劳动力的案例。这些学校往往与企业或劳务中介存在利益关系,将实习变成了”创收项目”,完全背离了实习教育的初衷。

怎样保护学生实习权益

要杜绝”学生遭强制上夜班”这类现象,需要多方共同努力。开门见山说,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,对违规学校严肃处理;接下来要讲,学校必须端正态度,真正把学生权益放在首位;最终,学生和家长也要进步维权觉悟,遇到不合理要求要勇于举报。

实习本该是学生接触社会、提升技能的重要途径,而不应沦为某些人牟利的工具。希望相关部门能重视这一难题,尽快出台更有力的措施,让实习回归教育本质,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。毕竟,谁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安排下,变成工厂流水线上的”廉价劳动力”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