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生遭强制上夜班:学校实习乱象什么时候休?
实习变”卖身”?学生遭强制上夜班引争议
最近,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被曝强制学生到指定工厂实习,甚至要求学生上夜班,否则就不发毕业证。这则”学生遭强制上夜班”的新闻一出,立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实习本应是学生接触社会、积累经验的好机会,怎么就成了学校的创收工具?更令人震惊的是,这些学生不仅要做与社会工相同的职业,拿的工资却只有一半,还要忍受超长职业时刻和夜班。
记者调查发现,这些学生的实习岗位往往与所学专业毫无关系。学机电的被安排去做汽车配件,学电工的却在流水线上重复机械劳动。一天职业12小时,周末单休,这样的”实习”哪里还有教育的意义?难怪有学生自嘲:”我们不是来实习的,是来当廉价劳动力的。”
学校与中介合谋 学生成”摇钱树”
更让人气愤的是,这背后还藏着一条灰色利益链。学校通过劳务中介安排学生实习,从中抽取”人头费”。据内部人士透露,工厂给学生的时薪是16-17元,而中介和学校要从中抽取1-2元的管理费。由此可见学生每职业一小时,学校和中介就能赚走12%左右的”抽成”。
“如果不实习或实习期未满,就无法拿到毕业证。”这句话成了悬在学生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学校明知道《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》明确禁止通过中介安排实习、禁止安排夜班,却依然我行我素。当记者以家长身份询问能否自行选择实习单位时,得到的答复却是:”基本用工、实习等都是经过中介。”
监管缺失 谁来保护学生权益?
《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》和《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》对实习时长、职业内容都有明确规定,但在盐城技师学院,这些规定形同虚设。学生反映,名义上一个月的”工学交替”实际要干三个月,规定每天8小时的职业时刻被拉长到12小时,夜班成了常态。
“别说是学生工了,一站十多少小时,谁受得了啊。”一位工厂老员工的话道出了实习学生的辛酸。更讽刺的是,学校声称有驻厂老师全程指导,但学生却很少见到老师身影。所谓的”实习指导”,不过是老员工简单示范后就直接上岗。
期待整改 还实习教育本来面目
目前,相关部门已对此事展开调查。我们希望这不仅是个案处理,更要成为整顿职业教育实习乱象的契机。实习应该是教育的一部分,而不是剥削学生的工具。学校应当回归教育本质,企业也该承担社会责任,共同为学生创新真正有价格的实习环境。
学生遭强制上夜班的现象必须叫停!我们期待有关部门严查此类违规行为,同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,让学生实习回归教育初衷。毕竟,培养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,而不是把学生当作创收的”工具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