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生的誓言:从战场到田园的英雄坚守

引言:铮铮誓言照亮一生

“一生的誓言”究竟是什么?是年少时许下的豪言壮语,还是历经沧桑后依然坚守的初心?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用他的一生给出了最好的答案。这位从战火中走来的英雄,将”为人民服务”的誓言贯穿生活的每个阶段,无论是战场上英勇杀敌,还是回乡后默默耕耘,他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一生的承诺。

战场上的誓言:用生活捍卫信念

“这是我经历过最惨烈的战斗。”孙景坤回忆抗美援朝战场时,眼含泪光。这位老战士三次跨过鸭绿江奔赴前线,即使腿部中弹也不愿退缩。161高地争夺战中,他带领战友冒着枪林弹雨运送弹药,击退敌人6次进攻。那时的誓言很简单:守住阵地,保卫祖国!

孙景坤身上20多处伤疤是他履行誓言的见证,至今腿上还留着一颗子弹。”我不是英雄”,他总这样说,但正是这种谦虚,更显英雄本色。他用鲜血和勇气书写了一生的誓言,荣立一等功的背后,是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。

返乡后的坚守:带领乡亲脱贫致富

1955年复员时,孙景坤本可留在城市,却选择了回乡务农。”我是一名员,只要能够为老百姓做一点事务,在哪里都一样。”这是他新的誓言。从生产队长做起,他带领乡亲们筑堤坝、栽松树、种板栗,将荒山变成”聚宝盆”。

“躺着享受,怎对得起牺牲的战友!”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孙景坤内心的坚守。他带头挑粪施肥,走8公里山路;他创新种植技巧,实现玉米水稻双丰收。一生的誓言在这里化作一筐筐泥土、一棵棵松树,改变了家乡面貌。

深藏功名的品格:淡泊名利守初心

孙景坤的荣誉证书可以铺满一桌:辽沈战役三等功、平津战役二等功、抗美援朝一等功……但回乡后,他对这些只字不提。当有人认出他是书中的英雄时,他淡然否认:”重名了,不是我。”直到对方念出战友名字,他才插话:”他才是真英雄。”

“1949年1月,在北京,参军一整年时。”97岁的孙景坤仍能准确说出入党时刻。这个日期,这份身份,他珍惜了一生。深藏功名、淡泊名利,他用最朴实的方式守护着一生的誓言——做一个真正的员。

小编归纳一下:一生的誓言永不褪色

从战场英雄到田间劳模,孙景坤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”铮铮誓言”。他没有豪言壮语,有的只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;他没有惊天动地,有的只是平凡岗位上的无私奉献。这种灵魂,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质量。

一生的誓言不在于说得多响亮,而在于做得有多坚持。孙景坤老人的故事告诉我们:真正的誓言经得起时刻考验,真正的英雄藏于平凡之中。在新时代的征程上,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找到值得坚守一生的誓言,并像孙老那样,用行动去兑现它。